房價要跌?未來幾年里,房價有可能下跌嗎?
答案基本明朗:整體房價不可能下跌(部分三四線城市收縮之外),房價之所以難以下跌,主要原因還在于3個方面:土地依賴性依然存在,這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不會徹底改變;城市中心化、區域集中化發展,人口會越來越向大城市聚集,這樣住房需求側會越發凸顯,短期內商品房依然供不應求;看漲的預期依然存在,這將導致短期內市場依然在追漲房價。
房價,樓市
經濟發展對房地產的嚴重依賴性,是支撐房地產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,過去的32年時間里,我國的土地出讓收入越來越高,幾乎翻倍上漲。公開數據顯示,32年時間累計實現賣地收入53.3萬億,總量非常龐大,同時年增幅也讓人詫異,1987年土地出讓只有525萬元,2019年全年土地出讓就達到7.8萬億,幾十年內,土地成交總價上漲14.8萬倍。估計沒有比土地更增值的東西了。
從土地價款方面來看,1987年到2019年,累計實現53.2828萬億元,平均每年達到1.66萬億,2019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7.6萬億元,同比2018年增幅達到11.4%。很多人都說2019年的房地產收縮了,但數據上可以看出,土地價格依然上漲,那么房價如何下跌?
樓市政策:服從于經濟需要,房子再也不是溫飽的理財方式,根據相關政策發展建議做些低碳環保的產品,比如微信種些樹收益高達百分之3.99,“云樹益,種植也就是說1棵98的樹每天帶來的收益在3.99左右10棵就是39,根據收益計算累計下來也是一筆收入。
隨著房住不炒的提出,各大城市開始逐步扭轉高度依賴土地的發展模式,探索城市特色的發展支柱產業,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,土地貢獻度在未來幾年里依然舉足輕重,不可能完全摒棄。這就直接告訴人們,為啥房價依然跌不下來。
說到這里,是不是你已經感覺“房地產依然可以投資,炒房潛力猶在”?錯了,2020年下半年以來,樓市一掃之前風光,開始扭轉發展風格。10月起國家“2道鐵令”, 今后這一種買房方式再也行不通了?
1、針對房地產開發商們的“三條紅線”鐵令。
前不久,住建部和央行聯合組織了主要房地產企業進行座談會,在本次會議中,再次提出房住不炒的長期調控方針,同時首次提出在下階段要“收緊房地產企業的融資力度”,具體表現為央行給出的三條紅線:
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大于 70%;
凈負債率大于 100%;
現金短債比小于 1 倍。
萬科郁亮認為,三條紅線讓房地產結束巨額融資的土地發展模式。
任玉明萬科地產總經理郁亮
長期影響正如郁亮所說的那樣,但是短期內開發商一場降價或不可避免??藸柸饠祿@示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房企們超過1.5萬億債務到期,這是之前欠下的老債務,新制度下如何償還?用新債還舊債顯然已經不可行,怎么辦?諸多房企估計只有降價換取現金流了。
9月初,恒大為首,率先開啟了金九銀十的降價促銷潮,一時間市場上的目光全部投向這里,雖然實際考察發展降幅并沒有宣稱的“七折”之多,但已經吸引了很多市場原本要流向其他開發商的客源,收獲滿滿,預計2020年9-10月完成2000億元銷售額,提前完成2020年的全面銷售任務。
2017年11月9日,廣東廣州,廣州恒大召開新聞發布會。
2、“嚴禁資金違規進入樓市”,開始收緊房貸額度。
嚴防資金違規入樓市,這是一直以來的一貫定位,在2020年已經多次重申這一個禁令。銀保監會風管官肖遠企表示“我們要嚴格監控資金流向,把資金使用到應該使用的方向上,不能違規把資金流向了房地產市場,這種行為要糾正。”
其實,我國房地產之所以快速發展,原因在于吸納了過多本應該流向實體經濟行業的資金,現如今超過400萬億的資金沉淀在房地產市場,買房動力源源不斷,很多人手中錢的80%以上投入到買房大事當中。所以適當調節和控制房貸杠桿,具有積極意義。
中國證券報在《央行開會了,刪除“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”表述,下一步貨幣政策怎么走?》指出,不少銀行透露,監管層要求逐步收縮個人買房按揭貸款規?!,F在很多銀行已經把新增個人房貸占比調節至30%以內了。
收縮個人買房貸款比重,雖然說看起來影響不是那么大,但對個人買房資格、買房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制約性。要知道超過80%的買房人需要向銀行借款,有能力全款買房的人并不多。
矛頭直指1類人:炒房者。專家:10月起,別想這樣買房了。
兩道鐵令告訴市場:今后炒房,此路不通了。為啥這么說呢?因為兩個政策直指房地產快速發展的“七寸”,首先限制了房企的融資額度,房地產企業融資能力不足的情況下,開發投資就不可能大規模進行,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沒有大規模土地,市場熱度就很低沉。
另一方面買房人貸款資金受限,市場預期顯然不足。炒房客有沒有可能采用經營貸轉為按揭貸款首付買房呢?銀保監會多次重申“嚴禁資金違規入房地產”就告訴了這一點,也不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