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地產行業有著金九銀十的說法,也就是九月和十月的購買房產的客戶群體是最多的,那么經歷了眾多事件的今年,會在金九銀十期間房地產市場迎來一波豐收嗎?
受疫情影響,今年的“金九銀十”被寄予厚望,市場層面的表現也符合預期。一方面,開發商銷售業績普遍受到影響,打折促銷已成為行業共識;另一方面,購房者也存在“避險”心理,疊加疫后改善需求的釋放,市場購買情緒濃厚。
在上半年樓市銷售遇阻后,今年的“金九銀十”含金量頗高。獲悉,截至9月28日,“金九”期間,北京新建住宅網簽完成超過4000套,同比上漲超五成,二手房住宅網簽完成了14000套,同比上漲近四成。
從全國層面來說也是如此,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,各行各業都在加速回暖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1-8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96943億元,同比增長1.6%,同比增速首次回正。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4.1%;商品房銷售面積9.8億平方米,同比下降3.3%,降幅比1-7月收窄2.5個百分點。8月,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、金額分別達14855萬平方米和15521億元,創疫后新高,同比增長13.7%和27.1%。
首先,房地產購買的需求一直存在,只是因為購買房地產的需求由于疫情的原因受到了壓抑,而使得部分房地產企業的銷售業績不容樂觀,但是需求一直都是存在的。因此可以看到,在疫情基本結束之后,各地的房地產市場迎來了回升。
但是這也不能說明,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中國房地產市場,會出現房價暴漲的情況,不管是政策端還是實際的房地產市場表現,越來越多的人都認識到,房地產價格并不是只漲不跌的,也有可能會出現虧損的情況的,這種市場教育使得人們對于房價的理解更為理性,房產炒作性的投資逐漸減少,買房更加恢復到了自住的本質。政策的不斷頒發也是對市場的一個教育過程,讓人們意識到了房地產價格并不是只漲不跌的。
同時,房地產融資的收緊和國外經濟環境的波詭云譎,使得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不會下降,一些城市房價的白菜價,更顯示出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復雜性。部分房企也可能通過降價來促進銷售。
在需求端,居民對于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仍然沒有減少,但是房地產的投資性需求會逐漸減少。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也使得理財需求有了更多的釋放渠道,同時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也使得涌入房地產市場的資金不會提升,而目前房地產企業的前期的積壓供給已經很多,大量房地產企業都有著大量的積累的房地產樓盤供給,因此從供需對比來看,也不會出現房價暴漲的情況。從消費心理來看,買房通常是買漲不買跌,從目前房價的平穩情況來看,不會出現買房的恐慌性的勢頭。
過去房地產企業往往會利用假期時間加大新房的銷售力度,假期也成為了新房銷售的黃金期,但是今年的假期人們可能不會利用這個時間進行新房的購買了,房地產市場會回歸理性,對于這個寄托了人們很多心理寄托的標的,房地產市場逐漸走入理性區間。